武 则 天 的 撩 汉 攻 略
唐永徽元年(650)5月2106日,长安城。
唐高宗李治来到距离皇宫其实不远的皇家寺院感业寺,为去世的父亲李世民敬香。
这1天是他的父亲李世民1周年忌日,他必须来。
办完敬香这件正事,他还干了件私事。
去见了1个人,准确地说,是1个女人。
这位光头缁衣的女人1见到他就哭,哭诉的大意就是“死鬼你怎样才来啊”之类的怨怼情话。
随后,她还献上1首诗:
看朱成碧思纷纭,蕉萃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首诗题目叫《如意娘》。作者,大家应当也猜到了。
写这首诗时,这位女子的身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小老婆,以后是唐高宗李治的大老婆,之前叫“武约”,进宫后叫“武媚”,未来叫“武€€”,历史上则被称作“武则天”。
武则天在《全唐诗》中1共有4107首诗保存。后世公认,这1首《如意娘》,既是她艺术水平最高的1首诗,也是她生命中最为重要的1首诗。
由于,这首诗改变了她的命运。
固然,改变她命运的,或许还有1条红裙子。
整整1年前,李世民去世。武则天作为李世民生前的侍妾之1,同时也作为李治的庶母之1,依照唐代皇室的制度,被迫来到感业寺出家。
如果没成心外,她作为死去皇帝的弃妇,作为皇权时期的1介弱女子,百分之99的多是像冬季的花朵1样,枯萎、零落、成泥、碾作尘,最后像大多数皇帝的女人1样,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尼姑期间的生活如何?历史上没有具体的记载。
但是我们可以想象,自然是“油灯共佛经1色,思念与眼泪齐飞”。
换句现代人的说法:那是相当的孤单。
孤单,是由于思念谁?
处在人生最低谷的武尼姑在思念谁呢?
€€€€就是她这次献诗的对象,从辈份上算是她的庶子唐高宗李治。
我们来1起解读1下这首情诗,也能够作为我们写情话情诗情书的参考范本(小笔记可以做起来了,孤单的单身们,情人节其实也在不远的2月了。要脱单,还得靠写诗):
看朱成碧思纷纭:首句是说,这1年来,我对你相思过度,以致失魂落魄精神恍忽,在恍忽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了绿色。
从诗词看,这里的“看朱成碧”,仿佛是唐宋时人经常使用的习语。李白曾有诗:“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也能够说“看碧成朱”,如辛弃疾也曾有词:“倚栏看碧成朱,轻易褪了香袍粉。”(你们是有多色盲啊,唐人们~)
蕉萃支离为忆君:由于我时时刻刻思念你,我变得瘦弱体虚、心力交瘁。这1句还是紧扣相思之苦。(要想瘦,就相思;要变现思念之苦,还得是个瘦子。胖子捂脸哭晕在唐代……)
不信比来长下泪:第3句是1个假定,说的是如果你不相信我这1年来每天都是以泪洗面。(这句1定要撒娇地说~~)
开箱验取石榴裙:第4句则是出示证据,那就请开箱看看我滴在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这句要赌气地说~~)
我们要说:诗是好诗,但如果真要验取石榴裙,那裙上的泪痕怎样可能1年也没有洗干净?(或许那时候还没有汰渍~~泪痕甚么的洗不干净QAQ)
总之这里就需要应用夸大的修辞手法了。(后世修辞手法应用得最经典的还有那个1万年的猴子,虽然男人总是在失去以后才会领悟到这等修辞手法)
返回来我们再沉思,其实,武则天这最后1句的真实意图,是要提示李治回想起她身穿石榴裙的美丽旧时光,很有勾引之意。
谈恋爱的朋友们注意了:诗意的涵蓄的勾引,固然会成功。会写诗,才能愉快地谈恋爱。古今皆然。赤果果地勾引,只会引来两巴掌或是被疏忽鄙视斜视怒视轻视藐视漠视傲视各种被忽视。
武则天这句情诗自然是成功的典范祖师奶奶。
正是这首诗,再度燃起了李治对武则天的爱恋。有证据表明,两人此次见面,武则天献诗以后,两人小别胜新婚,武则天就在空门净地感业寺,献了身。
这也不能怪武则天,人家本就是被迫入的空门,根本没有要想去守着这些清规诫律过1辈子。
要不然,箱里还放着石榴裙干甚么?
这首诗以后,武则天和李治旧情复燃。在李治的帮助下,武则天由感业寺再入皇宫,随后由昭仪而皇后,由皇后而天后,由天后而大周皇帝,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史上第1个女皇帝。(后来的甄€€这个女子,也曾有过这样的人生之路,只是,这个小丫头,没有当做女皇帝,还差了那末1点,由于她当时没写诗。)
所以,要捉住皇帝的心,就得会写诗。固然,还得有条石榴裙。
裙的前世今生
裙子既有悠久的历史。
相传远古时期,我们的主先就用树叶或兽皮连在1起制成围裙抵抗寒冷。
据东汉末年刘熙撰写的《释名€€释衣服》上说:“裙”,“群”也,即把许多小片树叶和兽皮连接起来。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裙装出现在汉朝。女性穿着裙子,上身搭配襦袄等短衣款式,在进入汉朝以后逐步成为时尚时装。
到了唐代,唐代女装标配其实有3件宝:裙、襦衫、帔。
也就是说,她们下身穿裙子,上身穿襦衫和帔。
牛僧孺《玄怪录》曾这样记录1位平民女性的穿着:“幼童摔箱,内有故青裙、白衫子、绿帔子。”你们看,3件宝都出来了:裙、衫、帔。
平民百姓的女子这么穿,有钱的女性也这么穿。
唐人小说《许志翁传》记载,益州士曹柳某的妻子李氏穿着“益都之盛服”€€€€“黄罗银泥裙、5晕罗银泥衫子、单丝红地银泥帔子”。虽然装潢更加奢华,色彩更加丰富,但依然是3件宝:裙、衫、帔。
面料的材质也是罗、丝为主的真丝种别的面料。
(在古代,这可都是苏锦罗€€叁叁的VIP客户啊~~)
唐朝女人们的裙子4大特点:
唐代女人们的裙子长。
唐朝女子的裙子其长度与前代相比,有明显的增加,裙裾曳地在当时是常见的现象。女人们在穿裙子时,束腰很高,多将裙腰提到腋下,裙子的上限常常到达胸部,显得身材高挑。裙子的下摆则盖住脚面,有时在地上还拖曳1截。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孟浩然€€《春情》)
唐代的女人们就如诗里面里描写的1样,穿这样的长裙子,上身常常罩以很薄的纱衣,且领口很低,完全就是现代低胸晚礼服的感觉。
唐代女人们的裙子宽。
唐代女人们的裙子,1般用6匹布帛制成,也有用7匹或8匹做的。
依照当时布幅宽度计算的话,相当于3米以上的宽度,这就相当宽了。
这样宽度的裙子,不但会影响女人们的行动灵敏度,而且会造成布料上的极大浪费。
要知道,在唐代,布匹是非常珍贵的物品,有时乃至可以直接当作货币使用。
在1条裙子上浪费这么多布料,实在有点儿不上算。
所以,女人们的裙子问题,曾1度引发了官方干涉,遭到了皇帝们的亲身关注。
唐高宗李治就曾指出:“其异色绫锦,并花间裙衣等,糜费既广,俱害女工。”
唐文宗李昂直接要求:“裙不过5幅,曳地不超过3寸”。
看看,1条裙子,还惊动政府了。
依照李昂的要求,5幅的裙子,周长约合现在的2.65米,好像还是比较浪费布料。
而且,上述规定,唐代的女人们仿佛并未认真履行。
也是,谁这么无聊,看到1个女人穿着裙子,还非要人家脱下来,看看宽度是几幅,曳地是几寸?
唐代女人们的裙子贵。
唐代贵妇的裙子,1般比较贵。由于,除大量使用上等布料之外,还在裙子上面做各种装潢,包括花纹、金银、珍珠等。
比如条纹裙,裙子上就有35种色彩的竖条纹;
比如画裙,就是在裙子布料上作画进行装潢;
再比如晕裥裙,其色采变化更多,布料色彩依照由深至浅、再由浅至深的色阶顺序排列,犹如浓色向两边分散出晕影,故称“晕裥”。
还有更贵重的裙子,是在裙子上装潢金银。
在裙子上装潢金银,主要有两种方式:1种是泥金泥银,行将金粉或银粉,加入黏合剂制成金泥、银泥,再涂刷在印花板上,最后拍印到织物上;另外一种是蹙金蹙银,就是将捶打至极薄的金箔、银箔,切成细缕,再将其缠绕于涂有粘合剂的丝线上,制成捻金钱、捻银线,用这类金线和银线在织物上制作花纹,最后用针线进行固定。
著名的诗句“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说的就是用金线做这类蹙金裙子。
也有在裙上镶嵌珍珠盈创羊汤四季工作服的上古卷轴5 铁匠工作服,称为“真珠裙”。

唐代最为名贵的1条裙子,叫作“百鸟毛裙”,为唐中宗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所有。
而且,裙子的创意,也来自于这位骄奢淫佚的安乐公主。
传说她的这条裙子“正看为1色,旁看为1色,日中为1色,影中为1色,白鸟之状,并见裙中”。
虽然有点儿吹牛,但裙子的色采变幻莫测,多是真的。

以上这些穿金戴银的裙子,是有钱的女人们穿的。
唐代的农家女和城市中的平民妇女,是没有这个经济实力这样穿裙子的。
她们的穿着相对朴素天然,1般只穿着€€、麻、葛1类质地较粗的布料做成的衫裙,而且常常也没有甚么印染装潢。所以她们的裙子,1般都是布料本身的色彩,比如白色裙子,就像刘禹锡在《插田歌》中说的“农妇白€€裙”。
固然,也能够用靛蓝将裙子染成青色,以致于“青衣”1词,长时间成为年轻侍婢们的代名词。

唐代女人们的裙子花。
她们的花裙子,1般有红色、绿色、黄色、紫色、白色等几种主要的色彩。
通过对吐鲁番出土的唐朝丝织物做色谱分析,发现唐代女人们的裙子色彩非常丰富多彩,红色有银红、绛红、水红、猩红、绛紫5菲尼克斯有工作服吗?色,绿色有碧绿、翠绿、湖绿等2104色,黄色有鹅黄、金黄、菊黄、杏黄、土黄、茶褐6色。
“蔓草见罗裙”“荷叶罗裙1色裁”,这是说绿裙,又叫“翠裙”“翡翠裙”。
“血色罗裙翻酒污”“裙红妒杀石榴花”“€€破罗裙红似火”,这是说红裙,也叫“石榴裙”。
武则天的石榴裙,就是这类红裙子。

红裙是唐代女人们的最爱。
唐代女人们性情开朗,视野开阔,偏爱这类艳丽的带有强烈视觉刺激的色采,表明她们不甘于平淡,想引发人的注意,成为男性眼光乃至是社会的焦点,也体现出她们热忱弥漫、积极主动的性情。
唐朝妇女们喜欢穿红色的裙子,有“血色轻罗碎褶裙”的诗句。大宝年间叫,妇女则爱穿黄色的裙子,如杨贵妃就爱穿黄罗银泥裙。李贺《兰香神女庙》许写的“吹箫饮酒醉,结绶金丝裙”当是裙中的另外一个品种了。另外,如“黄陵女儿茜裙新、“白妆素而碧纱裙”、“新换霓裳月色裙”、“红裙妒杀石榴花”、“石榴裙裾蛱蝶飞”、“裙拖6幅湘江水”等诗句、绫罗绣工作服不但反应了古代裙子流行之盛,同是可以看出当时出所用的面料已经是绫罗绸缎,5彩缤纷。制作工艺上到达了相当高的水平。
根据色采学原理,红色在可见光谱中波长最长,是积极的、扩大的、外向的暖调区域的色彩。而红色对人眼刺激功效最显著,最容易引人注视,同时也最能够令人产生情感共鸣。

那末,唐人为何要用“石榴裙”来命名红裙子?
第1种说法:红裙子系用石榴花提炼出来的染料染成。
石榴花中的确含有红色素,但从相干典籍的记载来看,以石榴花作为植物染料的染色技术,明显在我国古代并未被广泛应用到实际生产中,这表明此种染料1定存在着某些不足。
既然石榴花染不了红色,唐代的工匠们是怎样整出来的红色呢?
原来,他们是用红花、茜草等传统染料染成红色的,这才是当时染色行业缔造红色的主流手段。
因此,唐朝风行1时的石榴裙其实主要是由红花、茜草等植物染料染成的。
红花,又名“红蓝”“黄蓝”,属菊科植物,是唐代主要的红色染料。
事实上,据史料记载,唐代的关内道、河南道、山南道、剑南道等地均已有红花种植。

第2种说法:这类红裙子上装潢有石榴花的花纹,以示吉祥。
石榴和石榴花为何是吉祥的图案?由于石榴多子。古代多用裂开的石榴果实图案,来表示多子多孙的良好祝贺。

第3种说法:红裙子的裙形像石榴或石榴花。
综合3种说法,虽然唐代其实不是用石榴花将裙子布料染红的,但红裙子之所以被称为“石榴裙”,主要是由于其色彩、形制上的相近,再加以多子多孙的吉祥寓意。
因此红裙子被诗人们、女人们赋予了1个浪漫的名字€€€€石榴裙。

很明显,进取型人格的武则天,在积极主动、热忱弥漫、不拘礼法、崇尚自由、思想开放的性情驱使下,1定觉得红裙子最合自己的情意,自己也最喜欢石榴裙。
可以想象,在武则天的人生步步成功之时,她的衣箱里,肯定会多出很多条做工精致的石榴裙。
但是,我1直相信,武则天最爱穿的石榴裙,1定还是当年李治开箱验取的那1条。
你有无1条最爱的石榴裙呢?

本文节选自章雪峰新书《唐诗现场》
苏锦罗€€叁叁高端面料
各种红色花罗、红色苏锦面料
也会给你1条永难忘记的石榴裙。

图中所展现面料和衣饰图片均为
苏锦罗€€叁叁面料
和合作火伴设计制作的作品